夏目漱石:木屑錄、三|注釋

保田之北,沿海行五百步,鋸山崒然(1)當面,嵾嵯(2)不可步。數年前,官命辟(3)巖鑿洞若干,以便往來。自是過者無復躡蹻(4)曳杖之勞,得驅車縱覽山海之勝也。洞高二丈,廣視高減其半,甃(5)磚造洞口,以防其崩壞,嚴然如關門。洞中陰黑,溪流浸岩,兩壁皆濕,或滴瀝流下。曳屐而步,跫音戛然(6),久而後已。洞路直條,過者遙見洞口豁然,水光瀲灧(7)映之,以為洞接海。既出洞,則石路一曲,而身在怪岩亂磄之間,如此者數次。每過一洞,頭上山石益犖确(8),腳底潮水亦益匒匌(9),真奇觀也。同遊之士井原某,常好辯。每說山水之勝,嘖嘖名狀不已。此日緘默,不發一言。余問其故,則曰:「非不欲言也,不能言也。」

大愚山人(10),余同窗之友也。賦性恬澹,讀書談禪之外,無他嗜好。一日寄書曰:「閒居無事,就禪剎讀佛書,時與童兒遊園捉蟬。」其高逸如此。山人嘗語余曰:「深夜結跏(11),萬籟盡死,不覺身入於冥漠也。」余庸俗,慵見露地白牛(12),不顧無根瑞草(13)。視之山人,有愧多矣。


余既看保田隧道,樂其觀瑰怪也。明日,為之詩曰:「君不見鋸山全身石稜稜(14),古松為髮髮鬅鬙(15)。橫斷房總三十里,海濤洗麓聲渤漰(16)。別有人造壓天造,劈巖鑿石作隧道。窟老苔厚龍氣腥,蒼崖水滴多行潦。洞中遙望洞外山,洞外又見洞中灣。出洞入洞幾曲折,洞洞相望似連環。連環斷處岸嶄窄,還喜奇勝天外落。頭上之石腳底濤,石壓頭兮濤濯腳。」


保田之南里許有灣,窈然(17)為半月狀。灣之南端,一巨岩高五丈,上豐下削,狀如巨人之拳,砉然(18)裂地而起。掌之下端稍坦平,可坐數人。其上巑岏(19),張開如簦,望之欲墜不墜,如惴惴焉有不安者。因憶二年前與柴野是公為江島(20)之遊,黎明上山,時海風猋作,草樹皆俯。是公跳叫曰:「滿山之樹,皆戰戰兢兢矣。」余為絕倒(21)。使是公看此岩,亦必曰戰戰兢兢臨深淵。巨岩之後,又有一大石彌縫(22)之,起伏數十步。余蹋(23)石臨水,時天晴風死,菜藻毿毿(24)然,搖藍曳碧。游魚行其間,錦鱗赬尾,忽去忽來。水底螺石布列,如可捫而觀焉。倒竿而測其深,則至沒竿水觸手而不能達也。蓋潮水澄清,日光透下而屈曲,故水底物浮浮焉如在近,而其實在數尋之下矣。余觀其風物之沖融(25),光景之悠遠,心甚樂焉。乃執筆為之記,而亦不能無嘆也。嗚呼!天下之奇觀亦多矣,雖甚好遊者不能盡觀而盡記也。而其平居登臨焉、往來焉者,概皆樵夫牧童,不能記其奇而傳之天下後世也。幸而遊者至矣,而其文或不足傳。既足傳矣,而或成於流離困苦竄謫之余。怨憤淒惋,徒藉山水而洩其鬱勃不平之氣。是特幸乎作者,而不幸乎山水耳。至其幸乎山水者,則非心無憂愁,身無疾病,陶然而樂,悠然忘歸,而其文亦卓然足為水光嵐色吐其氣者不能也,豈不至難哉?今余之境,足陶然樂之,悠然忘歸,而文章不副焉,可悲夫。


(1)崒然,ㄗㄨˊ ㄖㄢˊ:高聳的樣子。

(2)嵾嵯,ㄘㄣ ㄘㄨㄛˊ:山石不整齊的樣子。

(3)辟:通「闢」。

(4)躡蹻,ㄋㄧㄝˋ ㄐㄩㄝˊ:腳穿草鞋。

(5)甃,ㄓㄡˋ:砌磚。

(6)戛然,ㄐㄧㄚˊ ㄖㄢˊ:形容一種相叩擊的響聲。

(7)瀲灧,ㄌㄧㄢˋ ㄧㄢˋ:波光映照。

(8)犖确,ㄌㄨㄛˋ ㄑㄩㄝˋ:險峻不平的樣子。

(9)匒匌,ㄉㄚˊ ㄍㄜˉ:重疊的樣子。

(10)大愚山人:米山保三郎(1869-1897)。

(11)結跏,ㄐㄧㄝˊ ㄐㄧㄚ:佛教徒坐禪的姿勢。

(12)露地白牛:佛教術語,指毫無煩惱污染的清靜境地。

(13)瑞草:相傳不常見的草,見則為吉兆。

(14)稜稜:威嚴不阿。

(15)鬅鬙,ㄆㄥˊ ㄙㄥ:頭髮散亂的樣子。

(16)渤漰,ㄅㄛˊ ㄆㄥˉ:波濤相激的聲音。

(17)窈然:深遠的樣子。

(18)砉然,ㄏㄨㄛˋ ㄖㄢˊ:破裂的聲音。

(19)巑岏,ㄘㄨㄢˊ ㄨㄢˊ:高聳。

(20)江島:江之島,神奈川縣藤澤市的陸連島。

(21)絕倒:大笑而傾倒。

(22)彌縫:補合。

(23)蹋:通「踏」。

(24)毿毿,ㄙㄢ ㄙㄢ:細長的樣子。

25)沖融:恬適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ヨルシカ《だから僕は音楽を辞めた》/Yorushika《所以我放棄了音樂》專輯特典翻譯

3/14|ヨルシカ《だから僕は音楽を辞めた》/Yorushika《所以我放棄了音樂》翻譯

8/31:ストックホルム ガムラスタン 玉石敷きに落ちる雑踏|ヨルシカ《だから僕は音楽を辞めた》/Yorushika《所以我放棄了音樂》翻譯